近日,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由东向西影响我国南海、广东及海南沿海地区,海上油气田首当其冲。台风经过时最大风力达13级,浪高近7米。
7月17日22时20分前后,台风“泰利”在广东湛江南三岛沿海登陆,是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中国海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序组织撤离,确保受到台风影响的1万多名海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同时,部分油气田启动台风生产模式,从风口抢产量,努力将台风的影响降到最低。随着台风影响逐渐减弱,各单位迅速组织复产工作。
- 台风来临前 -
科学研判 综合防控
台风“泰利”移动路径复杂、强度变化大、难以预测。早在一周前,台风“泰利”仍处于远洋云系扰动阶段时,中国海油便联合多家气象预测单位综合研判台风走势,向各作业单位和联防联控单位发布防台风预警,同时启动防台风应急值班机制,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
应急指挥中心在台风进入油田所在海域之前,密切跟踪热带气旋动态、排查海上生产作业设施隐患、专人值班保障海陆遥控通讯正常、适时调整防台风方案、进行预防性减员等,确保人员安全。
天气预报显示,台风“泰利”进入南海后将不断加强,速度不断加快,正面袭击南海东部油田,并对南海西部油田所在的部分海域造成影响,公司决定撤离所有南海东部油田及部分南海西部油田海上作业人员。
南海东部油田今年上半年生产空前繁忙,海上作业人数创历史新高。为确保台风到达前所有作业人员安全有效撤离,有限深圳分公司提前谋划,充分使用直升机、船舶撤离“双运力”模式,高效、快速、安全地撤离海上作业人员。同时,有限深圳分公司充分利用惠州码头临时机场,缩短直升机飞行距离,单程可节约15分钟的飞行时间,进一步提高效率。
在南海西部油田,东方气田生产平台与“深海一号”生产平台采取全员撤离防台风策略。东方气田海上作业人员暂停吊装、舷外等高风险作业,提前做好脚手架拆除、设备绑扎固定、密封包裹、遥控生产测试等撤离前准备工作,确保具备全员撤离条件。海上受台风影响较小的乐东、崖城生产平台,保留关键人员现场值守。
文昌13-1/2油田除扎实做好防台风常规工作,还全力配合好“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平台的首次防台风工作。“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平台于7月14日切换为“台风模式”,文昌13-1/2油田动力班组成员协助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融风公司工作人员做好偏航系统功能测试、偏航系统压力测试及各项关键参数的校对。同时,动力班组成员检查浮式风电平台进入台风模式后电网的运行情况及各项参数,监控电网波动情况,并在全部人员撤离前严格执行浮式风电平台断电程序。
截至7月16日上午,中国海油共动用直升机280余架次、船舶80余艘次,将1万多名受台风影响的海上油气田作业人员全部撤回陆地。
- 台风来临时 -
远程控制 风口夺产
7月14日晚,南海东部油田的流花油田启动“台风无人生产模式”,这是我国深水油田首次开启“台风无人生产模式”。白云、恩平等油气田也启动了远程遥控生产。7月15日最后一批人员撤离前,海陆联调完成,海上控制权完全转交陆地。各作业区通过智能化手段将台风对生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南海西部油田,“深海一号”生产平台首次在台风来临时采用远程遥控模式继续生产,避台风期间南山终端值班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及控制系统实时观察“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各项生产参数,确保现场生产安全平稳。
截至7月16日,有限海南分公司所辖受影响的8个平台设施全员撤离,其中7个平台人员撤离后采用远程遥控的方式继续生产。有限湛江分公司所辖全部48个钻采设施全员撤离,其中8个设施启动“台风无人生产模式”。
台风“泰利”18日过境后,南海东西部油田各单位第一时间推进复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