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惠州: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建设不断迈步

2023-06-20 13:29     来源:南方日报     海洋经济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在刚过去的世界海洋日期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海洋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惠州作为广东的海洋大市,海洋强市建设不断迈步。

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281.4公里,自然海岛162个……坐拥禀赋的海洋资源,惠州早于2016年底便明确了“坚持面南向海发展,推动中心城区由临湖、沿江向滨海城市发展”策略,城市从“临湖沿江城市”“沿江临海城市”迈向“沿江向海城市”。

由最初的石化产业和港口布局,到滨海旅游节点营造,再到清洁能源、海洋牧场等产业陆续发力,尽管离海洋强市为时尚早,但惠州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综合统计数据,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约114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的21%。自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产值一直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规模。

“海滨城市千千万”,惠州如何成为耀眼的那一个,从“海洋大市”迈向“海洋强市”?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摸清家底,扬长避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摸清家底方能扬长避短。

从资源基数来看,海域面积、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作为海洋资源最基础的三类要素,惠州在全省分别位居第六、第五和第四位。在独特性上,惠州海域内外海组合,多优良港湾和浅海沙滩,水质污染少,滨海旅游景观、近海能源和远海交通、养殖均有充足的布局空间。在区位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深圳、香港,身处“港深1小时经济和消费圈”内,陆海交通通达。

有资源利好,同时也要认清存在的问题。作为非典型性的传统海洋城市,远海建城的惠州不同于深圳、青岛、厦门等倚海建城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海洋的无缝衔接,在产业引导规划、陆海协同发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精细规划,直面惠州港有待转型、滨海旅游还需规划统筹等,靶向发力补短板。

二是聚焦关键,做强产业。产业强则经济强,经略海洋的关键是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

纵观惠州海洋经济结构,惠州当前已构建起了以临海石化为龙头,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临海清洁能源为重点、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其中,临海石化产业聚集发展;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中广核沿海风电项目,一方海、大百汇等海洋渔业项目签约建设,海洋产业已具雏形。

如何做强做大?惠州海洋还需与惠州陆域密切连接起来,紧密结合“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大项目带动,不断延伸海洋产业链条,培育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布局于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的绿色石化产业走出了样板,通过“以点带面”,产业发展和区域精细规划、政策引导协同推进,迎来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中海油等众多石化巨头集聚,正聚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三是强化联动,陆海统筹。打通远海建城与滨海产业间桎梏,推动陆海产业相互协同互补发展。

海洋资源、区位优势是企业入惠投资的基础,但要让企业放下心来且长效经营下去,上下游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以及市场腹地都不可或缺。

陆海沟通衔接,交通是关键,当前,惠州正在修建的惠霞高速(1号公路),这是一条联通大道、产业大道,也是惠州由江向海发展的重要轴线。再加上滨海高速、跨海大桥的连通,稔平半岛环岛高速、X213/210等道路的建设,狭长的海洋经济带迎来惠州陆域广阔腹地,以及600多万人口的人才和消费市场容量池。

陆海统筹的关键还在于产业的立体发展。依托于全市“3+7”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展,海洋经济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也将得到大幅度延伸,一方面海陆产业接通布局延展链条,另一方面加速城市产业下海发展脚步。例如充分释放海洋产业优势,引导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向海洋领域拓展延伸,推进陆海产业经济融合。同时加强区域联动,强化与深圳产业协作,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乘风破浪,扬帆深蓝。城市有条件、政府有想法、政策有实招,经略海洋,惠州大有可为,也必有可为。(惠州观察评论员张峰罗锐)

推荐阅读

深圳吹响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号角”

近日,深圳出台《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作为国内首个编制出台这一类型规划的城市,深圳发展“海洋经济”的实施路径愈发清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新篇章就此掀开。 2023-06-20

海工数字化浅析:CCS在海工数字化中的角色定位

随着海洋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类探索脚步的延伸,海洋对“智慧”的需求日益剧增,将新一代的技术引入海洋行业,促进海洋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不可逆的时代潮流,海洋经济发展正蜕变升级,迎来新的产业风口。 2023-06-20

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科技兴海 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涉海合作院士25名,涉海高校11所,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余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发展优势,经略海洋是青岛在蓝色经济时代全面起势的最佳路径。前不久,青岛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为5014.4亿元,总量稳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升至33.6%,占全省、全国GOP(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 2023-06-19

重点打造海洋经济!国务院批复设立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

从天津海关获悉,近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天津市高规格开放平台再添新引擎。新批复设立的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规划面积5.56平方公里,地处天津港“一港六区”核心位置, 将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氢能等标志性产业链,对做大做强海工装备、粮油加工等优势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2023-06-1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