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备受关注的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中中国海油携“深海一号”能源站、“璇玑”系统、“海油观澜号”、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等14项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
本届论坛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为主题,设置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六大板块 ,将举办150余场 系列活动。
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是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有包括中国海油在内的70余家央企参展 ,集中展现多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
在中国海油展区,“坐镇”核心位置的就是颇具气势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
作为“国之重器”和中国海油最为闪亮的“名片”之一,鼎立南海的钢铁巨人“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创造多项重要纪录的同时,不断用日复一日的深耕,为加快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持续贡献力量。
“我在电视上看过‘深海一号’,今天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它的模型,很大很震撼,像是一个扎根海洋的‘巨无霸’。希望有一天我能有机会登上真正的海上平台。”前来参观的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向记者分享自己激动的心情。
除了“深海一号”能源站,近期备受关注的“海油观澜号”也在展区亮相。
“眼前的‘海油观澜号’模型仅有2米左右高,但它的实体高度则是该模型的100倍,仅单支风叶的长度就达到76.6米,旋转起来叶轮直径近158米,总重量约200吨。”中国海油展区的工作人员向前来观展的观众介绍道。作为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服役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域,装机容量7.25兆瓦,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
近日,“海油观澜号”已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为我国海上油气开发进入“绿电时代”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3月,通过品牌发布会被更多人认识的“璇玑”也出现在此次展会现场。“这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及随钻测井系统,它可以精准控制几千米地下的钻头‘闻着油味打井’,被喻为海上油田的‘贪吃蛇’。”展区工作人员站在“璇玑”产品模型前,与驻足围观的几位企业代表深入交流。
陈列着的船只模型看起来精致可爱,但在重大工程项目中,这些“先锋”战天斗海、劈波斩浪,用一次次的无畏前行,为中国海油向更深、更远处挺进创造奇迹。
列装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的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亚洲顶级起重船“蓝鲸”、多功能深水工程船“海洋石油286”“海洋石油291”……在展区右侧,中国海油“船队”代表引发众人围观。
前不久,“蓝鲸”起重工程船又添“业绩”。在它和“海洋石油201”铺管起重船的“联手”助力下,亚洲第三高的陆丰12-3深水导管架完成海上安装,12根巨型“钢钉”成功“钉”入海底。
LNG(液化天然气)储罐、LNG冷能发电橇装装置、射线检测智能识别系统、甲烷化催化剂、橇装制氢装置催化剂、加氢枪、大型LNG绕管式换热器……展会现场,中国海油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进程中实现落地转化的一批科研成果亮相。
科技赋能,创新引领中国海油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实际行动扛起海洋油气领域科技攻关“国家队”责任,不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央企新典范,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