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四方拟共建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

2022-07-07 21:41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碳捕捉封存

据悉,壳牌与中国海油、广东省发改委以及埃克森美孚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合作寻求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亚湾区海上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研究项目的机会。

四方拟共同建设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其储存规模可高达1000万吨/年。建成后该项目将帮助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期满足该地区企业的减碳需求。

在该谅解备忘录签署后,各方将开展联合研究,主要方向是:评估技术方案、构建商业模式、明确政策支持需求。

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黄志昌认为,中国的脱碳路径极具雄心——需要在30年内实现从约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净零排放的跨越。这仅靠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是不够的,中国还需要积极实施碳移除。“在中国实现其‘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解决方案中,碳捕集与封存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期待携手合作伙伴推动中国碳捕集与封存产业的发展,共同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黄志昌说。

壳牌新兴能源解决方案执行副总裁AnnaMascolo表示:“中国对碳捕集与封存需求的激增为壳牌行业脱碳相关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壳牌一直积极与中国海油及其他伙伴合作,评估大亚湾海上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研究项目。该项目不仅能够满足我们不断扩建的南海石化项目和该地区其他工业企业的减排需求,更将助力壳牌整合和扩大在中国不断增长的低碳能源业务。”

碳捕集与封存是为难以脱碳的行业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技术方案。为实现到2050年成为净零排放的能源企业的目标,壳牌已将发展碳捕集与封存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力争到2035年达到2500万吨/年的碳捕集与封存能力。

推荐阅读

首个百万吨级CO₂海上封存

“中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已完工,未来可实现‘岸碳入海’,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海上地层中进行封存。”12月12日,证券时报记者从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获悉,能源央企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已在国内率先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开拓了CCUS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2-12-13

澳大利亚将打造首个大型海上多用户碳捕集封存枢纽中心

据外媒报道,德希尼布能源,碳捕获和存储(CCS)开发商DeepC Store(dCS)以及三井OSK Lines三家公司签约碳捕集封存枢纽项目,合作在澳大利亚海上CStore1项目开发二氧化碳漂浮式存储和注入(FSI)枢纽设施。 2022-09-25

全国政协委员董强围绕海上CCUS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等提出建议

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聚焦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领域,围绕海上CCUS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等提出相关建议。他认为大力推动海上CCUS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势在必行。 2022-03-1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