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旅大5-2北油田Ⅰ期开发项目钻完井作业圆满收官 中国海上超稠油规模化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2023-04-26 08: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超稠油热采 中国海油渤海油田油气勘探
记者4月24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超稠油热采开发油田——旅大5-2北油田Ⅰ期开发项目钻完井作业圆满收官,标志着中国海上超稠油规模化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旅大5-2北油田作为海上首个规模化超稠油油田,位于平均水深约32米的渤海辽东湾海域,地层原油黏度是渤海已开发最稠原油的20倍以上,常温下接近固体形态,开采难度极大,对防碰、耐温、防砂、固井等方面的作业质量要求极高。

中国海油采用“稠油热采”开发模式,先后自主研发耐温350℃防砂封隔器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并实现应用,引入了技术成熟的海上最大体量国产化蒸汽锅炉,有效解决了高温注采一体化、井下高温安全控制等世界级难题,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超稠油规模化开发新突破。

该油田钻完井的成功开发涉及渤海海域6亿吨非常规稠油储量的成功动用,关系到中国海油渤海油田的产能接替。自2022年4月该油田对外宣布投产后,坚持边试验边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日产油量屡创新高,目前已突破900方/天,预计2024年实现一期项目年产原油达40万吨。油田后续还将历经多轮次蒸汽吞吐开发,累计产量预计将超300万吨。

据了解,将稠油从地层提升到地面再完成输送,对钻完井技术、采油技术、流程处理、海管外输等都提出极高要求,被公认为世界级开采难题。中国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目前,在渤海油田每年超3000万吨的原油年产量中,非常规稠油产量占比不足1%,实现稠油储量变产量将对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钻完井)喻贵民表示,旅大5-2北油田的成功开发为中国实现超稠油的自主开采和规模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今后渤海湾盆地上亿吨超稠油资源的有效动用。

推荐阅读

中国海油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4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推进会,决定在现有11家示范企业基础上,将中国海油等10家中央企业和7家地方国有企业纳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范围,进一步巩固深化示范创建工作。近年来,中国海油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推进产业布局优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等方面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扎实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 2023-04-26

边际油田开发利器“小蜜蜂”系列平台批量化生产 助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经济发展

4月12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分公司(下称海油发展采油公司)研发并投资建造的海洋石油165在山东龙口陆地建造完工并成功装船,开始运往南海海域进行安装。这是我国建造的第二座海上移动式自安装井口平台,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边际油田开发利器小蜜蜂系列平台已经初步形成批量化生产,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石油165’平台的建成和投产,将进一步拉低边际油气田的开发门槛,创造又... 2023-04-25

渤海油田再上央视!《海底寻油记》探秘渤中26-6油田亿吨级大发现

4月23日,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副总师徐长贵和有限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周家雄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透视新科技》栏目,详细讲述渤中26-6油田“海底寻油”的过程。3月1日,中国海油宣布渤海油田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3亿吨油当量。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3-04-25

锦州31-1气田已累计向环渤海沿岸地区输送天然气2500万立方米

应用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设施的锦州31-1气田,已累计向环渤海沿岸地区输送天然气2500万立方米。有限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锦州31-1气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约30米,依托亚洲最大四星连珠连体平台锦州25-1南油气田进行开发生产。该气田投产气井2口,高峰日产天然气约41万立方米,年产量可供200万户家庭使用超过2个月。 2023-04-25

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核心装备实现产业化

4月2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装备实现产业化,这将大幅提升我国深海深层油气藏勘探精度。 2023-04-2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