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内卷:技术赋能创新商业模式
宋登元博士指出,光伏产业历经十余年高速发展,已从过去“三头在外”迈向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成绩斐然。但如今,这样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制造业“国家名片”,却陷入深度内卷与亏损困境,着实令人惋惜。近期,从中央到各部委密集出台反内卷政策,彰显国家坚决反内卷的决心。他认为,破除内卷,技术赋能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光伏行业为快速发展,追求上下游全链条的发展模式,而忽视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发展生态。这导致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垂直一体化规模来快速扩张,这种商业模式的高度同质化进一步加剧供需失配。因此,破内卷需要技术赋能创新商业模式。一道新能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发展方向:以N型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做N型技术引领者的同时,致力于成为全场景光伏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种差异化定位正是通过技术赋能,走出一条差异化之道的商业模式。
宋博士进一步阐述,所谓技术赋能,就是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支撑全场景技术解决方案落地,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一道新能从成立之初就深耕N型技术,并布局了“一主引领、三翼驱动”的技术路线:以钝化接触技术为基础,将高性价比的TOPCon技术作为核心引擎,同步推进DBC、钙钛矿硅叠层、多光子SFOS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抢占前沿市场。目前,一道新能TOPCon 5.0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7%,DBC 3.0 Plus电池效率突破27.3%、开路电压达747mV,接近晶硅材料理论极限,组件功率突破 670W。在钙钛矿叠层领域,TSiP 2.0四端叠层组件效率达26.8%,突破单结电池效率极限。产品效率的不断提升,意味着在同等装机量下,电站发电量的提升,直接为下游客户创造了度电成本下降的空间。可见技术赋能下的差异化商业模式并不是“独赢”,而是实现“共赢”,才能让产业链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共创”。
上图为宋登元博士参加对话
产品创新:破解同质化困局
光伏产品的同质化是众多企业生产标准化通用组件,自然会陷入价格战,而“共生”的前提,是企业能精准匹配不同场景的特殊需求,让产品成为连接技术与生态的纽带。宋登元博士表示,一道新能以持续迭代的领先光伏技术为核心,打造了生态、城市、水面全场景解决方案,积极开拓并赋能“光伏+”多场景应用。 在生态光伏领域,一道新能创新性推出了柔性支架解决方案,为山地、丘陵、沙戈荒等复杂地形的光伏电站建设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探索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海洋及近岸水域的高盐雾、强风浪、高湿度环境中,对组件耐候性提出极致要求。一道新能从材料选型到结构设计全链条创新打造了海上光伏组件,为海洋生态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在库布齐光伏治沙项目中,公司沙漠专用组件直面高温与风沙侵蚀,在极端严苛的环境中成为生态治理的参与者。针对城市屋顶承重受限的痛点,轻质组件则了实现解决了屋顶承重有限问题,可直接粘贴安装,让闲置屋顶变身“空中发电站”。一道新能的定制化光伏组件与全场景解决方案深度融入生态、城市、农业等多元化场景应用,形成光伏产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构建:光伏+ 共筑生态共赢
光伏产业发展至今,已逐步转变为技术、场景、服务的生态协同。企业必须通过模式创新让更多参与者共享绿色红利。“光伏+”的多元应用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一道新能打造的多个渔光互补、药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交通等标杆案例,实现“能源自给+效益倍增”的双重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技术适配降低场景接入门槛,构建“技术共创、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生态网络。让光伏不仅是清洁能源的载体,更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纽带。
上图为对话嘉宾合照
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你输我赢的竞争,而是需要“各展所长、彼此成就”的共生。当技术突破能惠及全产业链,当产品创新能融入多元生态,当商业模式能创造多方价值,光伏行业才能真正跳出内卷,走向“共生共赢”的广阔未来。未来,一道新能将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共生理念照亮绿色共赢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