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捷报频传: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3、4号机位建成,检测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启动;大唐南澳勒门Ⅰ扩建风电场全容量并网,总装机容量突破120万千瓦;濠江“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多个项目竣工,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汕头供电局基地运维团队正在对机位风机预埋锚栓笼地脚螺栓进行检查。蔡畅摄
南海之滨,116台海上风机在广东汕头海域列阵转动,将浩荡海风转化为绿色电能。这座拥有385公里海岸线的城市,以“标准先行、技术赋能、全链协同”的发展路径,为全国海上风电产业树立标杆,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所言“这里将定义未来30年海上风电技术标准”。
——天时地利造就一类风场的三十年积淀。
汕头地处赤道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汇区,海上风电年有效利用小时超3000小时,属一类风场。自1988年南澳建成中国首个风力发电示范场,汕头便领跑风电产业。2017年正式布局海上风电,如今已形成新能源主导产业,建成3个海上风电场,风机超百台。
——规范支撑基地检测能力全球领先。
今年1月,基地3、4号机位在汕头建成,单机测试容量达24兆瓦级,居全球风电临海试验基地首位。基地攻克锚栓笼预埋件平整度控制等技术难题,创下4300立方米混凝土连续浇筑纪录。其可免费申请的公益属性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已累计检测7台世界级大容量风机,屡破海上风机功率纪录。基地毗邻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实现风机“生产—组装—认证”全流程闭环。
——勇闯40兆瓦级“无人区”寻求技术突破。
2025年5月,汕头启动“40兆瓦级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建设。该平台高度相当于8层楼,总投资10亿元,能实时模拟叶轮直径400米的巨型风机在复杂海况下的受力,填补全球超大型风机全功率测试空白。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成后将超越德、美、丹、韩等国同类设施,推动我国风电科研基础设施领跑世界。
——虚实双翼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六自由度平台”与基地形成“虚实双翼”:前者在实验室模拟极端工况验证设计可靠性,后者在真实环境完成最终认证。当前,基地配套的110千伏升压站等设施加速推进,计划2026年投运。2024年,基地纳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并网消纳重点实验室,其《微电网集群互联共济》项目通过广东电网重大科技专项评审,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从技术攻坚到检测标杆,从规模应用到全链生态,汕头正构建“研发—制造—测试—应用”完整体系。在蔚蓝海域上,汕头的风电“国之重器”正迎风转动,书写绿色能源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