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概况
平台名称: “东海1号”(“浙象渔养10066”)
平台尺寸: 长82米,宽32米,高22米
养殖水体: 约3.6万立方米
投放海域: 投放至象山石浦镇约27海里的渔山列岛附近“顶级海钓海域”
设计单位: 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总投资: 6000万元
该平台由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深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采取半潜式船体结构、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养殖有效水体3.6万立方米,采用四角锚泊定位,具备抗风浪15级、防风浪17级的高海况生存能力,搭载100KW光伏发电系统、鱼群监控系统、养殖环境监测系统、海域看护系统、智慧养殖集控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可实现养殖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平台于2024年7月交付,同年8月入海调试,10月正式投产运营,选址自然环境优越、饵料生物丰富、防风浪条件良好的渔山列岛附近海域,以岱衢族大黄鱼作为主要养殖品种。相较于传统的近海养殖,“东海1号”采用野生驯化的方式,养殖空间更大、饵料更充裕,在此环境下自然生长的大黄鱼形态更为流畅、肉质更为紧实、品质更接近野生大黄鱼。
在养殖模式上,平台学习了挪威的分段式养殖。工厂化育苗后,在近岸网箱养殖长到一斤左右,再转移至“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野化训练”。渔山海域独一无二的水质,给大黄鱼提供了绝佳的生态环境。天然的浮游与底栖生物多达300多种,是取之不尽的“深海食堂”,几乎不喂食。平台投产后预计年产仿野生驯化大黄鱼等90万尾,产量可达400吨,产值约4000万元。
投资方负责人宣立新介绍,深远海养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频繁来袭的台风。平台利用压载水舱调整平台重心位置、浮态和稳性,具备10米以上的升降功能,可经受17级超强台风考验,保障平台在养殖生产状态的安全性。平台还配备了8根长达400米的锚链,其中前15米进行了特殊加粗加固,站在“东海1号”平台上,几乎感觉不到摇晃。
“东海1号”的投产是象山渔业养殖从内湾向深海迈进的关键一步。据了解,象山县还将打造2至3艘深远海养殖平台,充分发挥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持续建设海洋牧场,培强拉长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打造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业相结合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