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新闻
实施海洋产业壮大行动。面向油气开发、深远海渔业、核心配套等领域,建设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基地。加快海洋新材料研发应用,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取得5个以上海洋新药及创新医疗器械证书、10个以上临床研究批件。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打造集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建设烟台丁字湾双碳智谷。实施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
2023-01-06
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产业链的构建,催生了新兴产业。海洋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含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可再生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正在成为保障海洋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实现“双碳”目标、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海洋方案。
2022-12-30
12月20日,汕尾市中广核甲子900MW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暨产业开工签约大会在位于陆丰的中广核汕尾海上风电基地陆上集控中心举行。这标志着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在汕尾市建成投运,也标志着粤东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在汕尾市率先建成。
中广核汕尾海上风电场址位于汕尾市陆丰市湖东镇至甲子镇一线南面海域,总规划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包括汕尾后湖项目50万千瓦、汕尾甲子一项目50万千瓦、汕尾甲子二项目40万千瓦。中广核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已于2021年11月25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2022-12-21
近日,由三峡能源主办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合作发展研讨会”通过线上视频方式顺利召开,会议以“协同发展 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目标的决策部署,加强海上风电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促进海上风电平价时代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2022-12-16
自“双碳”政策以来,绿色、清洁同样成为海洋勘探、开采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恩平15-1油田群建设期间,为了保证绿色、高效、节能,中国海油联合国内厂家集中攻关,应用相态控制、脉冲控制联合振动分析等前沿技术,研制适用于海洋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的技术体系和成套装备,避免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在地面排放。该套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系统,对海上油气田的绿色开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22-12-08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全球约93%的二氧化碳,海洋碳汇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2022-11-22
2022年11月9-1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OC2022)在深圳隆重召开!为期两天的大会以“面向绿色未来,释放海洋潜力,实现双碳目标”为主题,聚焦于全球海洋油气和海上能源与数字化转型,汇聚国际 / 国家石油公司、钻完井承包商、以及油服企业、研究所/高校、政府等200+行业领先企业,400余位参会代表同堂共聚,2000多名线上观众线上同步交流。
2022-11-20
在所有新能源中,风能是业界公认的技术上最成熟的绿色能源,而海上风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我国水深5~50米海域,100米高度的海上风能资源开放量为5亿千瓦,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千米。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全年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是此前累计建成总规模的1.8倍,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54%,跃居世界第一。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
2022-09-02
近日,广西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广投集团”)所属企业广西广投海上风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联合体成功竞得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180万千瓦开发权,并参股钦州9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广投集团成为广西首家获得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的本土企业,实现广西海上风电“零突破”。
2022-09-01
温差能是资源量最多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国家大力倡导“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国内海洋温差能开发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并联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国内首个海洋温差能国家标准《海洋温差能转换电站设计和分析的一般指南》的制订工作。
2022-08-26